為什麼要帶小孩玩桌遊?

 

好幾年前,妻子曾經跟我提過和小孩一起玩桌遊這件事,但被我拒絕了。

我們從小都玩過無數次的大富翁,也依稀有印象接觸過以軍階為主軸的軍旗,這大概就是那個年代鄉下小孩比較能接觸到的唯二桌遊。成長過程中,電視遊樂器與PC遊戲的容易取得,電子遊戲將我對桌遊的錯誤印象更進一步推向回憶的角落。當年書局都能買到的大富翁,版權未明,但粗糙的印製品質與低度策略性,這些印象一直就在我心裡和「桌遊」綁在一起。而抽象棋類的圍棋、中國象棋、五指棋,雖然有其策略性的鑽研空間,但又因為過度抽象,而令我自己興趣缺缺。

偶然的機會,在公司內部的培訓課程中接觸桌遊,這才曉得自己對桌遊的印象需要大翻新。

身為一名父親,我一直試著以各種情境,傳達自己的價值觀給小孩,對我而言這是對小孩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當我開車停在一處紅綠燈時,我會要小孩觀察看看旁邊的檳榔攤,它為什麼要在這裡開店? 裏頭的人正在忙什麼? 它一天大約可以有多少營收?它和其他檳榔攤有什麼不同?在經營上還有什麼手法可以提升營業額?

因為我家以前開過檳榔攤,我可以從自己的人生經驗中,提取一些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小孩,藉著這個討論的過程,讓小孩窺見我的經驗,同時我也能觀察他們的想法.....。

但我的人生經驗是很有限的,而我對整個大社會的觀察也是極其有限的。在情境形式的教育中,我本人可以帶給他們的材料是受限的。

桌遊,提供各式各樣的情境。遊戲過程中,我可以直接觀察到他們面對各種處境時的反應,從表面的想法表達到細部的肢體語言皆一覽無遺。更重要的是。這就是一場遊戲,小孩和大人對遊戲的接受度都高,這比起你丟一本紅樓夢要求小孩一個暑假讀完,並且最後交出一千字的讀書心得要來得實際。

遊戲過程中可以觀察小孩,遊戲的輸贏可以讓所有參與者立即檢測自己剛剛的策略最終是否帶來自己所要的結果,最後無論輸贏,我都會在遊戲後和小孩細細討論剛剛為什麼我贏了或者我輸了? 剛剛那場遊戲的輸贏關鍵是什麼? 剛剛我或者你的策略,是怎麼產生的?下次面對同樣的情況,我們能不能有更好的策略?

諸如以上的親子思維討論,如果沒有桌遊這個媒介就很難精確地實現,或者會實現得很痛苦(如:紅樓夢讀書心得....)。

對桌遊有一定經驗的人讀到這裡,或許已經能猜到為什麼我不以抽象棋為主要媒介! 因為抽象棋,不易形成「現實情境」。桌遊遊戲容易有明確的情境,因為這些token是原料煤、石油、布料,那些是軍隊、工業、科技發展,還有在自己的版圖上蓋建築物、碉堡....,大部分的桌遊都有明確的象徵,且根據象徵物而設定明確的屬性,非抽象式的設計,會讓情境變得往現實靠近。當然,每年推出的桌遊數量破萬,你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桌遊,其屬性分布從完全抽象到非常接近現實,選擇眾多題材豐富也是桌遊的好處之一。

基於自己的經驗,我鼓勵所有的父母親,都能夠考慮桌遊,自己先試著接觸桌遊,確立自己也喜歡桌遊的前提下,帶著自己的小孩也一起參與遊戲。你會在一場又一場的遊戲中,更加彼此了解,並互相交流彼此的人生觀。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