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
最近看了一部關於酗酒的電影,班艾佛列克主演的回歸之路<<The Way Back>>,幾年前還有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酗酒電影丹佐華盛頓主演的機密真相<Flight>>(奧斯卡得獎名片)。
如果是在喝酒這個活動上沒有真正享受過的人,我很懷疑他們看這類探討酗酒的電影是否真的能夠入戲,甚至對於一些排斥喝酒的人而言,他們難以理解為什麼會有人對這類「難喝的飲料」著迷。
酒精的存在使得酒有別於一般飲料,其他的飲料可以在味覺上和酒類一較高下,但少了酒精的效應,就使得酒永遠和一般飲料被分為不同類別。談論酒類飲品的「好喝」是很主觀的,味道如何醇厚,或者在舌頭口腔裡豐富多變層次分明的精彩,你很難透過詞彙傳達給不喝酒的人體會。
但酒精對大腦的效應是客觀科學事實,酒精是一種中樞神經的抑制劑,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產生麻醉作用,生理上可以讓我們緩和肉體上的苦痛,心理上也因為大腦裡多巴胺的分泌量提高,喝酒後會令我們感到愉悅放鬆。
這些醫學上的觀察,會衍生出很多效應,有的效應是很有實際用途的。出社會幾年的我們,除了年紀以外,我們的拘謹也隨著歲月逐漸增長,我們不像年輕時那麼放得開,一群這樣的人圍在一起坐一桌如果沒有酒類飲品而只是純吃飯,話題多半很乾,場面越來越僵。如果能夠有酒類,即使只是酒精濃度低的啤酒,幾杯下肚後,大家開始感受到「愉悅」,我們暫時地就能卸下銬在我們身上的拘謹。
當我們還很年輕時,我們還沒有花那麼多時間好好思考人生。
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裡,我們在好不容易閒下來的短暫片刻時,就會被迫或者自主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歲月不斷推著我們往前走,三不五時我們回頭一望,看著來時路,也並不覺得有怎樣。可是,當我們越走越遠,我們的肉體離開了童年玩耍的領域,我們的心靈成熟度逐漸進入中年,在越來越忙的生活中,不經意回首一望,每每都是一陣百感交集,過去的種種人生片段居然已經渺遠的像是海平面另一端遙遠的陸地。
大約早在大學時期,一個人在校外獨居的某個夜晚,我人生中第一次體驗喝酒,從那晚開始,我就明白無論那些心頭上好的不好的,開心的不開心的所有事情,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勇敢的回憶,豪邁地喝酒!
人變得成熟,平時連對自己也拘謹了起來,過度悲傷導致的眼淚,或者過度開心導致的大笑,其實都不適很切實際的事情。我們不是無法面對自己的柔軟的情感,而是平時武裝得太深,突然在明天不用上班的深夜裡,我們即使四下無人,也無法一時解除所有武裝,除非適量攝取酒精,終於見了自己,沐浴在夜裡的音樂中和自己跳了一場華爾滋。
我充分可以體會電影中酗酒者所面對的掙扎,因為平日周間我也是持續忍耐著,強迫自己必須周末假日才能選擇一個夜晚好好喝一場,我必須費力去防守一條不至讓生活崩潰的底線。將我平日周間的掙扎放大數倍,很有可能就是電影中男主角們荒唐喝法的原因,我不認同,但我深深可以體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