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本土作家一個公平

很多事情發生在你我身邊,但局外人很少能夠瞭解,老師稱這種現象叫做『殖民』,台灣文壇出現殖民現象已經很多年了,而且這樣的情況沒有好轉的跡象。在我們的課堂上有少數同學是文學獎的常勝軍,一年拿下好幾座優勝是常有的事情,老師很欣慰這些同學對於創作的努力,也一直很鼓勵同學勇於參加這樣的比賽,老師一直到最後一堂課才講出這個圈內公開的秘密:
這些身上掛著許多文學獎優勝勳章的同學,畢業以後能夠得到出版社青睞而出書的人少之又少,即便好不容易終於說動了某間出版社而出了一本書,可能第二本書的出版又是一趟遙遙無期的自我推銷之旅,老師話講到這邊,我立刻在心中產生一個批判性的疑問,文學書籍這麼難出版,那現在書局架上那些書怎麼來的?
老師話鋒一轉,本土文學作品難以出頭的同時,出版社卻很主動地花上百萬向國外作家購買版權,將國外名氣普通的作品翻譯成中文,動用大量的金錢與人力,執行商業性的行銷,這些書的氣焰之囂張,從他們在書局暢銷書架上的裝飾標語可見一斑,出版社為了取得一定的利潤,在各種報章雜誌與媒體投入大量的廣告,在社會上造成一時的風潮,再搭配台灣社會『一頭熱、一窩蜂』的習性,通常出版社都可以有所獲利,這樣的手法在台灣的市場屢試不爽。遺憾的是,年輕的本土作家,在這樣的『全球化』浪潮之下,無論是不是得獎無數,如果想出一本書,還得抱著自己的書稿,在炎熱的天氣下揮著汗,拜訪一間間的出版社,費盡唇舌推銷自己的作品,而且成功說服的機會極低,因為當代老一輩的本土作家都已經遇到這樣的問題了,老師語重心長的說一句:『哪輪得到你們年輕人!』。
正常的市場機制是由消費者引導市場走向,如今,我們已經眩目於廣告與宣傳的轟炸,市面上本土文學作品的數量有限,即便有,也是靜悄悄的出版,默默的夾在書架的角落,缺少商業化的行銷,曝光不足,這是一個極不公平的消費者選擇平台,而我們這些讀者透過一次次無心的購買動作,正一步步的伐害本土的文學!

並非我們本土的作品不好,這是一場不公平的選擇,本土電影事業一直發展不起來,我覺得原因在於本土導演太過『藝術』,『藝術』與『大眾』不總是能劃上等號,甚至兩者是互相抵觸的,所以本土電影在國內一直成長緩慢,我認為是『情有可原』甚至是『自作自受』,但本土文學不是這樣,台灣作家難道現在只能出一些趕時髦的西洋化小說輔以部落格的時髦標誌才能出線?台灣作家現在只能寫一點點的文字配上一大堆圖片才能大賣?我們更需要真正談台灣這塊土地的作品,真正談你、我身邊人事物的作品,小說、散文、還有早已消失在市面上的新詩,這都是當今欠缺國家認同感的社會所需要的。

下次當你走進書店,請小心那些裝設在書店入口處的大看板,小心書架上多餘的貼紙與標語,你不需要特別關愛本土文學,只要以一個持平的心做出選擇,讓傾斜的天平稍微回復一點公平,以本土作家的實力,這一點點遲來的公平就足以讓他們出頭!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