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萊東稜大雪山難一死

 

時序已經進入春天,但「春寒料峭」確實如此,最近幾天氣溫驟降且夾帶充足水氣,山區降雪,就連海拔沒有很高的新「新光國小、司馬庫斯分校」都因為降雪而宣布停班停課一天。海拔三千以上的奇萊東稜自然是雪災等級。新聞傳來,奇萊東稜發生山難,目前有十八人困在山屋中,其中一人已經確定罹難。而我在登山社團得知的消息是:這群人並未攜帶雪地裝備。

什麼是雪地裝備呢?

鞋子上的冰爪、適合在雪地提供類似登山杖功能的冰斧、以及保護頭部的岩盔。當然這所謂的雪地三寶只是最基本的裝備,事實上,要出入冬季高山當然還需要太陽眼鏡、充足的禦寒衣物、高熱量食物等等很多寶來保護你的人身安全。

身為業餘登山領隊,聽到這樣的消息時,我並不覺得「誇張」,甚至毫不驚訝,因為這就是目前登山活動的常態。

春季上山,在氣象預報已經事先預警氣溫將會陡降,沒有攜帶雪地裝備進入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區,這是錯誤的。但現實是,不論在哪個季節,我在山中遇見的山友,經攀談之後,極少有人讓我覺得已經做好了一位登山者該有的充分準備。

我去年一年內去了三次嘉明湖,其中一次是帶著我父親走三天兩夜的行程。那一次,上到向陽山的稜線後,迎面遇到一位大約六十歲左右的阿姨,她東張西望,神色遲疑,我立即意識到這位登山客已經迷路。我知道這個人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走。我主動上前攀談,想先用閒聊方式化解她的緊張,但她沒有和我閒聊的心情,但她卻急切地拉著手持寶特瓶的先生向我詢問下山路線。

我手指著我走過來的路:「阿姨你往這邊直直走,不要! 不要走到中華電信的天線那邊就要往右邊切下去喔!」

阿姨拉著帽沿頂著風,咪著眼看我手指的方向:「喔,好、好、好,走到天線那邊切下去!」

我笑笑的說:「不是啦!你不要、不要走到天線那邊,還沒到就要往右邊切下去!」

阿姨再度試著重複我說的話:「好,我走到天線那邊切下去!」

我當場哀號:「阿姨~~~你不要嚇我,你這樣我真的很害怕....,我帶你們兩個走到那邊,送你們到岔路口,但我要帶人我只能送你們到那邊。」

後來我先安置好我父親在向陽名樹那邊賞樹,然後領著這對夫妻往回走,邊走邊聊才得知他們其實是跟團的,只是團員的速度明顯比他們快,都已經走到不知何處了。

讀到這裡,你會覺得這段經歷好笑嗎?可是當下我真心感到驚悚,因為在那個岔路口發生的山難已經好幾起了。

大部分的山難事件,你事後拆解分析,你都會發現是好幾個看似荒唐的小錯誤連續發生,最後才釀成悲劇。但你在平地,腦袋清晰的狀態下覺得荒唐的情節,真的很荒唐嗎?難道不會發生在你身上嗎?

那位阿姨一時之間無法理解我的語意,其實與疲勞、高海拔和低氧環境息息相關。身為領隊,我很能理解這樣的反應,也清楚如果任由他們繼續往前走,出事機率非常高,至少在我的能力範圍內,我希望能盡量降低他們遇難的風險。

也許你平時從不接觸登山活動,你純粹看戲,覺得這些人荒唐,那也無妨。但如果你是週末假日會休閒登山的人,或是會跟團去走非觀光路線中級山。那麼當你覺得新聞裡山難主角的決定離譜時,你是否有用同樣嚴格的標準檢視自己呢?如果你是有登山興趣的人,你總是覺得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很荒唐。那我底下提幾個問題,你自問自答,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你恐怕也相去無幾:

1,你上次去走陽明山步道時。最起碼地,你手機裡有安裝離線地圖嗎? (如果你連離線地圖都不知道,那就是驚悚了。)

2,每一次登山,無論行程式單日還是半日,你包包裡有帶頭燈嗎?你帶幾個頭燈?或者除了頭燈以外你有其他備用照明方案嗎?

3,每一次登山,無論天氣預報晴雨,你的背包裡都有最基本的雨備嗎?

4,無論行程是單日或半日,你在整理裝備時,有沒有想過自己可能需要在山裡過夜?

這四個問題是我寫文章當下,臨時想的「基本問題」。每一次登山即使只是半日的行程,我會思考的基本問題都不只這樣,但就這四個問題要是你沒有辦法做到,就是沒做好進入山區的完整準備。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