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潛水小實驗(三)
首先!在討論數據之前,要感謝Ives提出的這個好建議,過去兩次的自潛小實驗所得到的『意義』,在我看來並不具有太多的參考價值,換句換說,其結果不是很令人感到新奇,這一次在Ives的建議下做了負壓式閉氣,什麼是負壓式閉氣呢?一般的閉氣方法都是在深深吸飽一口氣後開始的,傳統的自由潛水也都是以吸飽氣做為潛水的開始,甚至會透過口腔進行過度充氣的效果,而所謂的負壓式閉氣就是閉氣前盡可能的排出肺中的氣體,不只是盡可能吐氣,將氣體呼到極限後,再透過口腔與舌頭的配合將肺中的氣體抽出,這個動作會將肺部的體積縮小到比一般人做深吐氣還要更小,由於這個主動式的『抽氣』,使得肺部在閉氣的過程中呈現負壓,也就是當你喉頭一開,不需要刻意吸氣,氣體會自然的衝入肺中,故這種閉氣方式被稱為負壓式閉氣!
上面每一組數據都式閉氣一分鐘後的結果,頭兩次我有點驚訝,沒想到以負壓閉氣才一分鐘,血氧飽和度卻已經降到七十五以下,雖然血氧濃度降到比過去更低,但身體的感覺還很一般,比較奇妙的是,第三與第四次血氧飽和度還在八十七與八十九,但你千萬別誤以為這是身體暖身完成所以耗氧比較少,第三次我感覺身體有些不舒服,第四次已經發生輕微的黑視現象,每一次閉氣中間的間隔時間是兩分鐘整,同樣的間隔時間,可是後面兩次閉氣在感受上卻每況愈下,我個人認為兩分鐘的閉氣準備很有可能是不夠的!
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當我的血氧濃度還在八十五以上,我卻已經感受到黑視?我推測,很有可能是我採取坐姿,頭部在身體位置的最上方,而負壓閉氣影響血壓,血壓偏低,換句話說,血氧飽和度高可是腦中血液的總量卻比原來少很多,因此腦中的氧氣很快就不足了,而我量測的卻是左手的食指,左手的食指空間位置上比較低,所以低血壓的影響比較小,故食指裡頭也許血液總量也比原本還要少,但與腦袋比起來比較不嚴重,故食指裡的血氧飽和度下降較慢,但腦袋中的血氧飽和度卻快速下降,因此我產生了輕微的黑視現象。
也許你會問,那又為什麼前兩次閉氣沒有發生這種低血壓的現象?我認為一剛開始腦中還含有比較多的血液,亦即血壓正常,但經過一次次的負壓閉氣,而每次閉氣中間的休息間隔不夠,隨著一次次的閉氣腦中的血壓也越來越糟,腦中的血液總量越來越低,因此越後面的閉氣表現越糟。
這是我目前第一時間的猜測,大家一起來想一想更能不能提出更周全的解釋!
一般的閉氣方式,我很少體驗到黑視現象,真正潛水的時候,曾經上升的太快而發生過黑視,不過調整上升速度後就不再發生了,負壓閉氣竟然這麼容易就有黑視現象,這讓我開始思考,是不是我們平常要在陸地上做閉氣練習時,應該採用負壓閉氣而不是如一般潛水時的正壓閉氣呢?
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我覺得,平常在陸地上安全的環境中練習閉氣,是要訓練身體面對缺氧的條件,而傳統的正壓式閉氣必須撐到很後面『才有可能』面臨缺氧,但如果你練習時採用負壓式,縮多休息時間,在短短一分鐘就會出現腦袋缺氧徵狀,練習效率似乎高出許多!而且真正的潛水是必須面對水壓的,依照我個人的經驗,潛水超過十五米後,胸腔就漸漸有負壓的感覺(因為水壓導致肺部體積縮小),當我潛水超過二十米時,很明顯感覺到胸腔與陸地上進行負壓閉氣的感受相當,舉這一次的負壓實驗為例,我抽出肺中氣體造成負壓的程度應該相當於二十五米到三十米的深度。既然負壓式閉氣可以比較快進入缺氧狀態,又可以讓胸腔面臨超過水深時的狀況,這種練習應該比起正壓式閉氣更具有實質上的意義。
以上都是我第一時間想出來的,恐有不周,還希望各路好手一起提出自己的看法!
上面每一組數據都式閉氣一分鐘後的結果,頭兩次我有點驚訝,沒想到以負壓閉氣才一分鐘,血氧飽和度卻已經降到七十五以下,雖然血氧濃度降到比過去更低,但身體的感覺還很一般,比較奇妙的是,第三與第四次血氧飽和度還在八十七與八十九,但你千萬別誤以為這是身體暖身完成所以耗氧比較少,第三次我感覺身體有些不舒服,第四次已經發生輕微的黑視現象,每一次閉氣中間的間隔時間是兩分鐘整,同樣的間隔時間,可是後面兩次閉氣在感受上卻每況愈下,我個人認為兩分鐘的閉氣準備很有可能是不夠的!
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當我的血氧濃度還在八十五以上,我卻已經感受到黑視?我推測,很有可能是我採取坐姿,頭部在身體位置的最上方,而負壓閉氣影響血壓,血壓偏低,換句話說,血氧飽和度高可是腦中血液的總量卻比原來少很多,因此腦中的氧氣很快就不足了,而我量測的卻是左手的食指,左手的食指空間位置上比較低,所以低血壓的影響比較小,故食指裡頭也許血液總量也比原本還要少,但與腦袋比起來比較不嚴重,故食指裡的血氧飽和度下降較慢,但腦袋中的血氧飽和度卻快速下降,因此我產生了輕微的黑視現象。
也許你會問,那又為什麼前兩次閉氣沒有發生這種低血壓的現象?我認為一剛開始腦中還含有比較多的血液,亦即血壓正常,但經過一次次的負壓閉氣,而每次閉氣中間的休息間隔不夠,隨著一次次的閉氣腦中的血壓也越來越糟,腦中的血液總量越來越低,因此越後面的閉氣表現越糟。
這是我目前第一時間的猜測,大家一起來想一想更能不能提出更周全的解釋!
一般的閉氣方式,我很少體驗到黑視現象,真正潛水的時候,曾經上升的太快而發生過黑視,不過調整上升速度後就不再發生了,負壓閉氣竟然這麼容易就有黑視現象,這讓我開始思考,是不是我們平常要在陸地上做閉氣練習時,應該採用負壓閉氣而不是如一般潛水時的正壓閉氣呢?
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我覺得,平常在陸地上安全的環境中練習閉氣,是要訓練身體面對缺氧的條件,而傳統的正壓式閉氣必須撐到很後面『才有可能』面臨缺氧,但如果你練習時採用負壓式,縮多休息時間,在短短一分鐘就會出現腦袋缺氧徵狀,練習效率似乎高出許多!而且真正的潛水是必須面對水壓的,依照我個人的經驗,潛水超過十五米後,胸腔就漸漸有負壓的感覺(因為水壓導致肺部體積縮小),當我潛水超過二十米時,很明顯感覺到胸腔與陸地上進行負壓閉氣的感受相當,舉這一次的負壓實驗為例,我抽出肺中氣體造成負壓的程度應該相當於二十五米到三十米的深度。既然負壓式閉氣可以比較快進入缺氧狀態,又可以讓胸腔面臨超過水深時的狀況,這種練習應該比起正壓式閉氣更具有實質上的意義。
以上都是我第一時間想出來的,恐有不周,還希望各路好手一起提出自己的看法!
留言
鍊過一段時間後,再與大家分享心得!
自由潛水還是玩玩就好,哪天等我中了樂透可以一輩子不愁吃穿,我就會想辦法來弄一個自由潛水博士了~哈
看看下次實驗時能不能順便注意一下末稍體溫、測量一下末稍血管回充填時間 也就是壓指甲讓他呈現白色、放開後回復成為粉紅色的時間(一般正常應該小於兩秒)
補充一下oximeter的使用禁忌症:有指甲病變、末稍循環不良(已經可以感覺低體溫)以及一氧化碳、氰化物中毒
到後面才有一點黑視的發生,怎麼到後來反而末稍的血氧濃度維持在高檔,但受試者卻發生黑視?
末稍體溫雖然沒有量測但在我的知覺中還算正常,以前我低血壓比較嚴重的時候會手腳冰冷,所以對於末梢體溫較低的現象很有經驗,當時作實驗時沒有這樣的現象。
感謝你的補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