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處理流程的疑問

今天我的學弟被玻璃割傷,有多處很深的傷口,血流如注,情況非常緊急,學校的救護車先送到最近的三總(丁洲院區),由於我是他的學長,所以提著他的私人物品跟著他上救護車,三總急診室的醫師一看直搖頭,表明他們這裡不太能處理這麼嚴重的傷口,必須轉送更大型的醫院,才剛剛辦好入院手續的我,只好立刻再辦離院手續,又坐上救護車緊急送到大型醫院,然後一段詭異的醫療流程就在我眼前上演了!

我曾經有過一個知心好朋友,剛好就是急診室重症、創傷區的主治醫師,所以我還算清楚急診室醫師的作息和生態,也明白他們每天都要見這些重症的場面,所以,我當然可以理解醫師們的冷靜,雖然這讓家屬親友感覺他們很置身事外,但他們的置身事外反而顯得專業。
學弟一進到重症區,沒多久,來了一位醫師,應該是當時值班的醫師,醫師和護理人員就開始忙著處理傷者衣物,同時有護理人員隨意的對傷者拍幾張照,他們熟練地把上一間醫院的包紮打開來看,這很合理,因為他們總要看過傷口才能做評估,這期間不斷的問我學弟怎麼會弄成這樣,而且很明顯我不適合進入他們的工作區間,因此這些問與答都是我學弟一個人與醫師對話,這應該也是很正確的,畢竟傷者最明白自己的感受,這樣的交談也可以確認傷者的意識是否清楚。
他們一伙人忙了十分鐘後,就全部離開了。之後大概有兩個小時的時間,陸陸續續來了好幾位醫師,這些醫師都是不同科別的,他們是要來評估傷勢,計畫稍後的手術要如何進行。但也就是這一段流程讓我感到不可思議,每一位醫師一到床邊,為了『評估』傷勢,就得把所有的傷口包紮打開來看,然後順便問問傷者:『你是怎麼把自己弄成這樣的?』,所有的醫生,都要做同樣的事情,可想而知,傷者必須承受包紮、解包紮、再包紮、再解包紮的痛苦過程,於此同時,還要不斷重複的回答相同的問題,一再的回想整個受傷的恐怖過程。

大家都要看一樣的東西,都要問一樣的問題,難道不能將這些大家想知道的事情給雲端化?就非得這樣折磨一個傷者?

有沒有可能當傷者一進急診室,值班的醫師除了初步的傷勢評估,這過程中還要有專業的護理人員作多角度、微距、高解析度的攝影,順便把病人第一次的自述也一併與影像錄下來,並立刻將這些多媒體資訊放上院內伺服器,所有被值班醫師點到名的其他科別,都可以從院內任何一個有螢幕的地方,看到這些精細的錄影畫面,甚至醫師本人在任何角落也可以透過螢幕4吋大的PDA觀看影像,如此一來,不僅節省時間,而且可以在與病患面對面之前,就做初步的了解,假如還有必要而不得已,才將包紮處解開來看,但基本上,我是不認為微距攝影所看的東西會輸給肉眼,現在的顯微手術也都不是用肉眼直接看,而且所有醫師也不必一再的問傷者同樣的問題,不必強迫傷者重複性的回想受傷過程。這並沒有打破望、聞、問、切的基本規則,當場還是有值班醫師負責與病患溝通,並在現場做出判斷,只不過透過現在先進的影像拍攝技術,結合了建築物內的光纖網路,進行更有效率而且更加精細的傷勢分析。

留言

Claire寫道…
方便說是哪一家醫院嗎?我覺得這和醫院也有關係.
咖哩寫道…
Dear Claire

我們學校(公館校區)的學生,被學校的救護車載著,你說我們能不光顧自己學校的醫學院專屬醫院嗎?
其實我在文章中故意不提醫院的名字,就是我認為,這和醫院無關,應該是所有醫院的習慣皆如此。
各科的醫師,手上可能都有別的人命正在處理,所以接到急診室通知後,一定不可能在同一個時間集合到傷患旁邊,所以會陸陸續續的來,一個接一個來然後實施『望聞問切』,下場就是我看到的一齣劇。
所以,我想這應該是台灣西醫院的習慣了吧!
Claire寫道…
有一部很棒,有點年代的電影叫'再生之旅',講的是身為醫生的男主角(威廉赫特飾),有著大部部醫生一貫的冷漠傲慢,卻發現自己喉嚨長了腫瘤,自己當了病人才知道被醫生冷陌對待的滋味,從此改變他行醫的態度.我想因為醫生沒被那樣對待過,所以才會這樣.
謎寫寫道…
我老妹剛滿一個月大的新生兒,最近複診,也飽受這種待遇,新生兒科,腹部超音波,...不管要做什麼,每一站都要重量小孩的身高體重,體重不是問題,量身高的麻煩就來了,新生兒的腿,哪個不是因為尿布使小孩腿部彎曲,護士們粗魯的拉扯使雙腿伸直,量到了不打緊,有的雙腿拉扯過頭,小孩的頭沒頂到底,明知只差一公分,還是堅持重來!!小孩的嚎啕大哭,是可想而知的!!

明明都是馬偕醫院,同一院區資料不同科,不share,跨院區,就算是小孩的父母要求,台北新竹兩地,就是不肯share,擺明"別人家的小孩..."

明明應該是最科學的地方,用的方法卻是最沒有效率,最愚蠢的方法!!
謎寫寫道…
最近我才罵了兩個警察!!

兩個警察大咧咧的停機車在巷子中央跟店家聊天,經過他們時,他們居然不肯讓出巷子,我要左轉,只好被迫貼緊左側,右側有視線有死角,衝出的殘障機車,差點撞上我!!

從照後鏡看到兩個警察跟在我車後,我氣不過,就停下,放下車窗,朝其中一個警察開罵:"你為什麼停在路中間?","你為什麼停在路中間?"連問兩次之後,警察都沒搭腔,最後我大聲斥責:"你知不知道那樣很危險??",其中一個回:"我知道",聽到後,我採了油門就走了!!

威權人事的權威(醫生也是其中一個),必須要被打破!!

警察的威權,因為"行車紀錄器"被徹底消滅!!"雲端運算"或許是打破醫生與其他威權職業的利器.
咖哩寫道…
Dear 謎寫:

經你這麼一說,看來你們公司的潛在客戶還不少,光是個大醫院的伺服器系統,甚至是跨越區的病例分享(加密網路),應該都是台灣地區一塊尚未被開發的市場。

現在的行車記錄器真的很厲害,前一陣子看新聞時,我爸媽還在問我,怎麼現在閒人這麼多,這麼多這種民眾錄製的道路違規影片,我才跟他們說這是行車記錄器拍下來的,未來只要一出門就得守規矩,不只是老百姓,公務人員更是如此,否則隨便一個經過的路人可能都握有直接證據!事後也不需要找媒體,自行放上youtube,後續新聞效應自然就會產生,全民監督的理想出現了!
謎寫寫道…
這個市場是早就是已經潛在市場,但是"事在人為",阻擾的人,是利益衝突也好,是權威淪喪顧慮也好,...各有各的私心,就是沒有為大眾謀最佳利益的想法!!
雪表示…
對於快結束醫院實習的我來說,看到這篇忽然覺得很有感覺…

之前也因為車禍進入急診室,幸好傷勢不嚴重所以不用動手術,也逃過一個以上醫師的關愛

只是在醫院實習的過程中,深深覺得醫護人員對於資訊的排斥是個超嚴重的問題= =

如果說要將資料放到雲端,他們會開始質疑病患or醫師醫院的一些隱私等問題等...

這是目前病歷電子化的最大困難點吧...
咖哩寫道…
親愛的雪:

好久不見呢!

關於資訊分享的問題,其實隱私權完全可以在伺服器的權限管理下得到保障,從我所認識的護理人員中隱約了解,他們之所以那麼不進步,是因為思維太舊,很多醫生,特別是現在那些大牌的老醫生連電腦都不太會用,更不要說平常有上網習慣了。
在國外,Google health做得很好,在台灣的人也可以去試用一下,病人可以把自己的病歷雲端話,到不同醫院看病,醫院只要經過病人允許,都可以從雲端下載這些病人的病歷。可惜,這項服務在台灣一直只能看不能用。
雪表示…
真的很久不見XD

說到病歷雲端化,得先把病歷電子化才行

所以現在各"大醫院"都在推動這項工作

昨天跟實習的老師(該醫院的資深工程師)聊天談到

小診所由於成本問題,不太可能有能力推行

雖然有電腦記錄,但大多都還是需要紙本記錄

談完之後,深深覺得台灣離病歷雲端化還有待努力的空間...

內心OS:這或許是我未來可以選擇的工作目標之一吧?XDDD
咖哩寫道…
親愛的雪:

加油!台灣醫界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