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GoPro鏡片成52mm規格(成本新台幣 兩百塊 )


這件事情的起因是這樣,我最舊的那個GoPro防水殼,鏡片上面有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小的傷痕,到底有多小呢?其實在攝影的畫面上是完全看不出來啦!但還是想把它換掉(聽起來是花錢的好藉口)。原廠有推出小配件包,可以讓你換那個凸面玻璃鏡,不過價格的部份相當嚇人,一個拇指大,沒有任何抗反射鍍膜的玻璃鏡片,面向光源拍攝時容易產生炫光,竟然要賣台幣七百塊!

由於是最舊的防水殼了,所以就興起了過去的一個改造的念頭,我在網路上找了最便宜的攝影鏡片轉接環,買了一個43mm轉52mm的轉接環。43mm是指小口徑端的外直徑,該接孔的內直徑是40.5mm,而GoPro鏡頭黑框最粗的部份位是接近37.5mm,因此,如果我將轉接環套上,還可以留下~1.5mm可以讓我塗強力膠、賜利康之類的防水黏膠物質。

那麼,這樣一個轉接環要多少錢呢?答案是:含運費總共一百塊錢新台幣。以上這個部分的改裝,如果再加上買賜利康的價錢,也不會超過兩百塊。

精采的是52mm那一端,從現在開始就可以套上任何52mm規格的專業攝影濾鏡。好比說我可以裝上微距鏡,滿足近拍的需求,也可以裝上CPL偏振鏡片,轉一轉CPL,可以把藍天拍得更藍,可以消除水面、物體反光,達到高對比高飽和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我現在可以花兩百塊買一個有抗反射鍍膜的UV鏡片,這個鏡片對畫質幾乎沒有影響,但是用來取代GoPro原廠的那個玻璃凸鏡,絕對大勝!

缺點是,除了要自己DIY一下以外,我發現裝上後會吃畫面四個角落的邊,很輕微,比以前那個德國的平光鏡片還要輕微,如果52mm端不裝上鏡片,就不會吃邊(所以鏡片買薄框的很重要)。其實這個缺點是我當初估計得太保守所導致,我一直認為轉接環因為很薄,所以如果我買43mm轉55mm的轉接環,會導致55mm端去卡到GoPro防水殼上的前方按鈕,所以我退而求其次買52mm。假如有人想以這篇文章所介紹的方法進行改裝,我建議可以嘗試用43mm轉55mm的轉接環,也許可以完全消除四角的吃邊,嘗試失敗的後果請自負~哈。(這四角的畫質本來就是模糊的,差別並不很大)

改裝後的測試影片勒?

抱歉,我今天傍晚才拿到所有雞絲,所以明天去了實驗室,才能找空檔來做轉接環與防水殼的黏合,因此目前沒有測試影片。
這次我購買的鏡片如下:CPL偏振鏡片、UV保護鏡片、10倍與四倍微距鏡、隨身濾鏡包。鏡頭蓋和濾鏡紙則是商家送的。以上一大袋,總價一千二有找。



相關文章:
GoPro改裝52mm鏡頭的外拍測試
GoPro改裝52mm鏡,暗角消除。(EVIL願望徹底達成)
改造GoPro鏡頭完成!(52mm規格)
改裝GoPro鏡片成52mm規格(成本新台幣 兩百塊 )

留言

鄒仔寫道…
讚! 一直想找那種貼在外盒的保護膜,但要找曲線的,不知有何替代品,看老外有的用硬盒carry,我是用一個不知甚麼的絨布袋裝再丟包包或口袋,電池和一些小東西則用透明的硬盒裝。
另外提醒玩家:HD2.08.12.58 已經釋放了,檔案比上一版本多一點點(之前提供的手動更新方式不適用了),應該是支援3D housing,竟然HD2前幾版韌體都不支援3D,差點被怕到臭頭了。
鄒仔寫道…
訂正
>差點被怕到臭頭了。

<差點被到臭頭了。
咖哩寫道…
Dear 鄒仔

這次的韌體更新還沒聽說對於畫質有什麼改進,720p的視野也沒有新增,目前確定有新增3D支援,另外國外網友也注意到beep的聲音有大小聲可以調。如果只是以上兩點更新,那我這次就先跳過了,期待下次720p的是也角度選項。
昨天晚上我在家裡找到了品質不錯的防水黏膠,所以昨天晚上就上膠改造了,今早已經穩固,不過我還是進行了更外圍的二次上膠,看是今天晚上或是明天我再來寫一篇比較仔細的改造心得文。
咖哩寫道…
關於GoPro的攜帶,我是先用一個大的夾鏈袋裝著,然後再裝進去買洋酒送的絨布裡頭,過去一代機就都這樣帶,現在有兩台,新的有絨布裝,舊的一代機就是夾鏈袋加塑膠袋~哈,我認為裝兩層很重要,因為裝兩層之後會『滑』塞在包包裡比較不容易被別的東西壓到,一受壓就滑開了要受力的機會比較小。(曾經整個包包被我兒子拿去放在腳下踩,踩了好一陣子我才發現,都沒事)
小孩子的認知和破壞力.....真的.....很難想像和認同.....
咖哩寫道…
ok啦!小孩在玩耍過程中累積經驗,這是必要的,不想讓自己的東西被破壞,就得自己當心點囉。
VELEN寫道…
網路上看過有玩家用類似的方法改,好處是這樣等於多了個平光潛水盒而且可以裝濾鏡做水下白平衡,我估計您是不會把原來的鏡片拆下來的,但是EOM的潛水盒有把他改下來的鏡片付給我們,在那個有棉花棒的袋子裡,如果有裂痕何不一起更換一下?希望沒有太遲就是。
另外,那個EOM外面用的膠就是黏潛水衣用的膠,透明那種,之前看到您有黏過潛水衣,如果有剩的話用那個比速立康好。
咖哩寫道…
Dear Velen

我有把原廠的凸鏡拆下來,文章裡一剛開始有寫到,原廠凸鏡上有一個點一直擦拭不掉,我猜是刮痕(但在上面有一年多了),既然有刮痕當然就淘汰囉!隨便買一個便宜的UV鏡,都有抗反射鍍膜,比起那個純玻璃凸鏡好多了。

EOM用的膠和我潛水衣修補的膠是不同的。過去我曾經買過mares的膠,看起來比較像(但是透明的),但沒有我影片中介紹的那種『黑膠』好用,那條mares的透明膠是潛水店家送的,但只用了一次,主觀認為那實在太難用了就丟棄。回頭改用自己很熟悉的黑膠,專門補自由潛水的防寒衣,我不確定這種膠可不可以用在黏金屬(轉接環)。
但反正我自己已經用了3M的一種防水膠,確定可以黏金屬和壓克力,現在已經愉快使用中了,晚一點再貼分享文上來給大家看。
咖哩寫道…
另外,我這樣改其實不是要給潛水用的,因為鏡片和轉接環的那個部分我沒有心思想要去做防水,整體改裝完之後,防潑水就夠我陸地上用了,要下水,我會用有壓力測試過的EOM。
假如想潛水用,又想達到換鏡片的功能,我會覺得直接買BlurFix比較快。(而且Blurfix還保證無暗角不吃邊)
VELEN寫道…
SOGA,是用有壓力測試的比較好,自己做的下水可能是心裡會很忐忑吧!!我有問過EOM,他們是用叫AQUASEAL的防水膠,不過是不好買又很貴的東西,不過很開心您做好了。

另外想請問您,那個所謂的暗角問題我在網站上有看到過,也在youtube上看過,但是我沒有,我用HERO2在960P48時用EOM防水殼沒有暗角,連失光都不算,請問是我設定上有誤差還是什麼我不知道的原因?
咖哩寫道…
Dear Velen
對不起,我講錯了,我說不好用的黏膠不是mares的,就是您所說的aquaseal,也許用來黏水肺的防寒衣很好用(店家看我不信,直接送我一條讓我回家試),但上次我用在黏自由潛水的防寒衣,體驗真的很糟糕,後來我就又回到自由潛水防寒衣一貫在用的黑膠,可惜之前品質更好的黑膠停產了。
您所說的用EOM改裝過的潛水殼結果沒有暗角!這件事情我沒有注意到,我手邊有兩個全新的EOM潛水殼,但是還沒下水過,因為從我入手到現在一直都是這種鳥天氣,這樣的天氣縱使有下水,我也不想帶機子下去(怕弄壞了、刮傷),所以那兩個全新的潛水殼一直躺在裝備抽屜裡~哈,不過我相信不是你設定上的問題,但對於消失的暗角這個好現象,我有兩個猜測:

1.EOM潛水殼改良:從一年多前買了eom潛水殼,我就有發現他們的『做工』不斷進化,我買了之後,過兩個月另一個朋友也買了,有一次一起潛水拿出來比較,我就發現相比之下他的比較精緻,而我的只不過早兩個月買,就顯得很粗糙(陽春),接著再和最近買的做比較,又精進了一級,所以我不排除EOM有不斷思考改良,最後將暗角消除了。(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EOM應該會在產品頁面上宣傳,畢竟對手Blurfix可以沒有暗角)

2.GoPro微調了960p的視野,什麼時候發生的不曉得,但原廠就是做了這件事,而都沒人察覺。一代機時原廠幾乎每次的韌體更新都會對畫質做調整,但依照原廠的習慣,除非加了新功能,否則這一類背景的動作,通常是不會公開說明的。

由於我的潛水殼放在宜蘭老家,我下次回去也測試看看,無論原因是什麼,這都是一個好消息,謝謝您的告知。
咖哩寫道…
Dear Velen

我想到另一種可能,請問你所謂的沒有暗角,是在LCD BacPac上面看還是把檔案抓進電腦看?因為LCD BacPac的視角沒有全幅,就像我最近裝上去的框和鏡片,其實在BacPac上面也看不到暗角,但事實上影像四角是有被吃邊的,這要把檔案弄進電腦裡播放才能看到全貌。
VELEN寫道…
我有注意到LCD的螢幕視野率的問題大約只有95%,所以我是在電腦上面確認的,沒有暗角,但是在EOM的說明書上依然有提到有暗角的問題,我是猜想可能是因為我的EOM不是PRO版本(小小後悔應該買這個)所以沒有您提到的防撞邊,鏡片側邊就是塗黑而已....差六百就看起來很可憐,但是這樣可能導致沒有遮蔽到,不過這只是我的猜測,HERO跟HERO2的視角會不會有差異我無從比較,不過如果是這個問題倒是可以跟EOM知會一下呢。

另外請問您,我不怕水,也體驗過水肺潛水,很羨慕可以在水中悠游的自在感,請問自由潛水要怎麼學習呢?
咖哩寫道…
Dear Velen

台灣現在已經有兩個系統在教自由潛水,一個是AIDA另一個是SSI,以台灣的環境為例,我認為AIDA的飛利浦教練是比較成熟的,而SSI起步晚,相對上有很多知識的建構可能還不完整。每年夏天,我們會有潛友邀請現在在菲律賓經營自由潛水學校的Wolfagng來台灣授課,他不是一個龐大的系統,但他是當今世界冠軍的教練,再加上他自己受過各種課程訓練以及他自己的成績,所以國際上許多人都會跑到菲律賓去參與他的課程,台灣早些年的潛友也都是飛過去菲律賓取經。
以上這些課程,我只有曾經義務協助wolfgang的課程,所以旁聽了,其餘課程我都沒有接觸過,所以無法評論優劣。但我個人和這些受過不同系統訓練的潛友交談,我個人認為市面上這些課程都太過於『短期』,教練上課應該都有教,但出來的學生卻常常在觀念上出現漏洞,甚至有些嚴重的漏洞。所以我認為去哪個系統,差別都不大,但一定都要有自修自學的態度,畢竟自由潛水雖是門古老的運動,可是自由潛水的科學研究卻是最近這數十年才緩慢開始,相較於水肺潛水,投入的研究不多,所以很多觀念都需要隨著時間而更新。
很高興你願意接觸自由潛水,有任何問題,都歡迎提出來討論,底下這個站台是我編輯的,歡迎參考:
https://sites.google.com/site/freedivergroup/Home
咖哩寫道…
另外,現在許多潛友都會在臉書上分享心得,也會約了一起潛水練習,在這邊可以認識很多同好,底下這是我們在臉書上的自由潛水社團: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189976755298/

期待Velen的加入!
VELEN寫道…
您的網頁我已經有拜讀了,資訊相當豐富,也有稍微找了AIDA跟SSI的資料,可惜的是我是住在台中,教導自潛都在台北跟墾丁,而且需要相對多的時間去學習對我來說卻是更困難,也不知道要學到所謂的幾級才能真的算是稍微懂也是很困擾又很傷荷包阿。
稍微看到似乎是也要考執照才能做自潛?但是AIDA, L1+2就要5天,偏偏這兩年我搬回台中了.....網路上的資訊除了您的網站外又很少很少,上課是唯一可以學習自潛的管道嗎?
咖哩寫道…
Dear Velen

『可惜的是我是住在台中,教導自潛都在台北跟墾丁,』你現在可以抱怨這個問題,真的是很幸福,因為早幾年的情況是,想繳費上課學自由潛水的人,得飛到泰國或者菲律賓上課。
假如你問的是AIDA,我認為要學到國內教練可以教的最高級數,前兩級的價值是用來讓你晉升到後面更多級,如果這樣想的話,那就有價值了。
大海是公共領域,沒有什麼要跟私人機構取得執照才能潛水的事情,水肺潛水也是,即便現在水肺潛水考照並不貴,但土潛水(無任何執照)還是有的。自由潛水當然也是,就說我自己為例,我從第一次下水到現在都是自學,而且一直以來,都犯了最大的忌諱『獨自潛水』。不敢說自己學到多少東西,但是要和別人做一點學術的討論是可以的。好吧!舉我自己為例,真的很弱,有一個外國人,名字叫做Herbert Nitsch,他是現在的自由潛水世界紀錄保持人,也是有史以來打破最多自由潛水項目的人,他的自由潛水就是自學(self-taught)的。

沒什麼知識或學問是一定非得在教室裡才學得到,但關鍵是,自己要有心,要願意持續不斷的接受新知。很多觀念與時俱進,沒有持續學習的態度,繳再多錢上課也無用。
目前,我會建議現在的新手繳錢上課,是因為這樣可以在一剛開始就得到『系統性』的學習,又有教練(前提是,像AIDA飛利浦或是Wolfagang這樣有豐富經驗的教練,不是那種急就章出來的教練,這點還請你仔細打聽)監督與守護安全,這是非常有價值的部份。

自學得冒著學習沒有系統性,至少在一剛開始。而且沒有豐富經驗者監督練習,這當然是非常危險的,另外,在沒有正確的觀念和時機下操練,是會受傷的,累積久了甚至會有減壓症的問題,這一切都是自學的代價!
VELEN寫道…
感謝您的建議,這句話不知道是不是在你的網站看到的,但是自潛真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這門課我會好好的體悟的。

基於初學的角度,我也想去好好的上課學習,畢竟對於大海的敬畏生命的眇小我早就已經知道,心裡想的是自潛的自由卻其實可能是害怕的吧,過兩個禮拜會去一趟馬來西亞沙巴,有一天會泡在水裡,除了一邊玩GOPRO外,我也會自己玩玩想想,之前已經有試過自己玩的自潛(我當初以為我是在浮潛),在完全不知道什麼是自潛的情況下,努力的往下潛但是在5米左右因為耳壓得痛與沒有配重的浮力拉扯下而沒有繼續往下,我喜歡那樣的自在,這次我會再帶點想法與平衡耳壓的情況下試試的。

另外謝謝您加我您的FB跟社團,不過看起來很嚇人阿!有種初學看不懂的感覺。
咖哩寫道…
Dear Velen

『在完全不知道什麼是自潛的情況下,努力的往下潛但是在5米左右因為耳壓得痛與沒有配重的浮力拉扯下而沒有繼續往下,我喜歡那樣的自在,這次我會再帶點想法與平衡耳壓的情況下試試的。』
平時在陸地上就可以練習耳壓平衡,下水的那天早上開始咬口香糖讓嘴巴一直做咬合的動作,也會讓耳咽管變得鬆些。下潛就別勉強,平常心看待囉,至於配重,一般自由潛水的下潛不是靠配重,配重只是為了穩固身體,其實我們休閒自由潛水的配重即便在五米深也都還是正浮力,標準而言會配在十米深中性浮力,換句話說十米內都是正浮力,這和淺水昏迷都發生在十米內的淺處有關,超過十米才會有負浮力帶身體自然下沈。

期待你的心得分享~
VELEN寫道…
原來是這樣阿(口香糖!我知道了),所以那拉扯的力道是往水深的地方會減緩的?我記得只要沒有蛙鞋的力道馬上就往水面被用力快速的拉上沒有辦法穩定(當初比較胖可能也是原因,瘦一點連在泳池都好像往下沈),沒有帶配重有可能停在水下嗎?
咖哩寫道…
Dear Velen

人的浮力有一大部分來自於肺部,當你吸飽氣的狀態下,肺部體積最大(浮力與體積成正比),即便到游泳池底都還是正浮力。人在水面吸飽氣開始下潛,潛到約十米深的時候,肺部體積受到水壓壓縮,十米深只剩下原本體積的一半,因此肺部貢獻的浮力也比水面處小一半。
自由潛水的人要帶配重,主要是因為防寒衣有正浮力,需要帶一點配重抵消(~3公斤),假如是穿泳褲一般都在三、五米就失去正浮力了。(所以回答你的問題,沒有帶配重,只要稍微有點深度,就可以停在水下,夠深的話可以直接站在海底,或者在海底行走)

換句話說,如果你還有穿蛙鞋,但只著泳褲,那我會建議就不要使用任何配重了,沒辦法順利下潛可能問題出在耳壓、踢蛙鞋姿勢、總之絕對不是出在沒有配重,不能用配重去彌補這些基本功的不足,否則就容易發生危險了。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