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X + GoPro 第二次測試(調整完成)






經過這次的穩定器初體驗,我歸納了幾個要點,分享給大家參考:

1.萬向關節要滑,所以上個針車油是輕鬆又有幫助的方法。

2.最佳的重心位置,是在支點(萬向關節)的正下方,距離不要超過一公分。至於怎麼量測重心到支點的距離,稍後補充。要很靠近支點,但不要剛好在支點上,更不能比支點高。理論上,剛好在支點上應該是最理想的,但實務操作時,系統很有可能受到外力(被風吹到),而產生輕微的擺動,暫時性離開平衡位置,此時攝影機當然就歪掉了,若重心在支點下方,就可以形成一個自穩定系統,重力會緩緩將鏡頭重新拉正。若重心和支點重合,重力的作用合力為零,換句話說,系統偏了就是偏了,他不會自己回到鏡頭對正的位置上。想當然耳,如果重心距離支點下方太遠,那鐘擺效應就會很強,你隨便走個一步,就會讓系統晃個不停。

3.系統的轉動慣量要大,白話的說,就是系統不能又輕又小,同樣的重量下,如果穩定器的形狀可以比較長(有一部分延伸得比較遠),那會比緊縮在一塊要好,或者同樣的長度如果可以比較重,那比較重的那個穩定器的效果也會比較強,轉動慣量越大,對不平衡的外力抵抗效果越強。

4.攝影機的位置,最好就在萬向關節的正上方,假如不再正上方,一旦穩定器發生擺動,攝影機就會面臨『移動』與『轉動』兩個量。如果可以讓攝影機就剛好位在最接近支點的位置,穩定器發生暫時性的擺動時,攝影機只會遭受轉動,因為支點就是軸,越靠近軸越好。

回到我手上這個例子,GoPro實在是太輕了,以致於就算下方所有配重都去掉,重心還是距離支點太過底下,如果將下方的延伸配重桿180度往上鎖,整體重心會往上提昇,得到比較好的穩定程度,如我上次的介紹:MidX + GoPro 第一次測試拍攝 ,但這樣的配置,卻又使得轉動慣量縮小,擺動還是在(雖然我當時已經算滿意了)。



所以這次我用手邊已有的零件再做了一些調整:
既然GoPro太輕,系統重心太低,我就只好增加上方的重量!我在上面水平處的最末端,黏上十幾顆鐵製的鏍母,拿以前從硬碟拆下來的超強磁鐵當配重,直接將磁鐵吸在鏍母上頭,由於磁鐵吸力非常強所以很牢靠,而且提供了我無段調整配重左右位置的能力,另外,因為磁鐵吸了兩塊之後有點重,所以我在前方再加上數個長尾鐵夾,充當微調法碼,可以讓我的GoPro不需要為了平衡磁鐵的重量而太過往前伸,使GoPro很接近支點的正上方。下方的延伸桿重新回到正確的使用位置,如此可以增加轉動慣量。
目前測試最理想的狀況是,磁鐵兩塊加上原廠配送的大配重一塊(他們都是鐵可以很牢固的互吸在一起),這樣就算跑步都很穩定。

如何量測重心切確位置:調整穩定器,先要有一組大小法碼(原廠配重、強力磁鐵、鏍母、長尾夾),接下來的調整之所以會困難,是因為難在看不見重心位置,所以在大量try and error之前,不如先找出測定重心位置的辦法,這樣可以節省下大量時間。測量方式很簡單(其實是國中物理課程的內容),隨便抓著系統的ㄧ個點讓整體自由下垂,從手持點,往下畫一條鉛垂線,重心肯定在這條線上,換持另一個點再畫一條鉛垂線,這兩條線的交叉點就是重心位置!但不必真的畫線,找一條牆壁的磁磚縫當線就可以了,或者找垂直的牆角也行。讓重心位置稍低於萬象關節就可以了,距離最好短於一公分。


補充:由於穩定器的弓體是鋁合金的,所以磁鐵吸不住,因此才想出貼上鐵製鏍母的辦法。

至少我手上這個穩定器的設計,對於前後移動的抵抗力最好,左右平移的抵抗力最差(和轉動慣量有關),底下這個影片就是測試左右平移的!小孩在一個圓形沙發上,我手持穩定器繞著沙發快步走,左繞右繞,偶爾拉遠拉近,至少在這個影片中很難察覺步伐的存在,左右平移尚且如此,前後移動的耐受力更佳:




相關文章:
我想拍下奔跑中的孩子呀!
MidX + GoPro 第一次測試拍攝

留言

G8表示…
我從來沒有看過這麼爛的開箱文,附上正確開箱文網址,你自己好自為知,哼哼~
http://tuanuu.pixnet.net/blog/post/27975484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