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郵件是上一代人用的老東西?
微網誌這一兩年來快速崛起,他對網路文化的衝擊一直被拿出來討論,之前我也在深河部落格談過『微網誌與網誌』,前幾天我又看到了一則比較電子郵件與微網誌的新聞,這引起了我一點思考
這流行不到十年的Email,未來數年內即將消失?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是,這要端看我們怎麼定義『電子郵件』,如果將電子郵件定義為『非即時的訊息交換系統』,這種需求是不可能消失的,我舉手機與文字簡訊為例,從資訊傳輸量與價格比來衡量簡訊這種溝通方式,那實在是瞎到不行,簡訊單封限制七十個字,如果直接打電話用講的,七十個字絕對會在一分鐘之內講完,而且通訊價格更便宜,對於不習慣打簡訊的人,光是在狹窄的手機按鍵上編輯一封簡訊就夠累人了,簡訊這麼遜,請問簡訊被淘汰了嗎?
為什麼簡訊不會被淘汰,和我認為電子郵件不會被淘汰有類似的理由,大家偶爾需要這樣的溝通模式,我稱這種方式為『軟接觸』,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有很多種方式,我一向都用軟、硬來區分,舉個例來說:兩人單獨面對面接觸,並因某種原因而必須持續數小時,這被我稱為高硬度接觸,其次是,一群人相約見面而且見面時間不長,這種硬度稍弱,見面點個頭寒暄幾句就結束的會面方式,則為硬度更弱的接觸,相較於傳送文字簡訊,直接打電話是硬度較高的方式,非即時文字溝通的極軟性質,在許多情境中是不可或缺的。
微網誌具有即時通的性質,對方可以知道你是不是在線上,隨時可以開一個獨立小視窗,要求與你進行即時對話,完全是即時通訊的介面形式,但很多情況,我們不希望用強硬的方式打擾對方,當我明知道你在線上,我依然有可能選擇,透過微網址介面裡的簡訊功能傳送訊息。你說這種訊息難道不算是一種電子郵件?
Google已經發佈中的殺手級社交系統『Google wave』,整合了社交、微網誌、電子郵件(另外還有其他的許多功能如:行事曆....等等),這已經宣告了傳統的電子郵件形式即將轉型,人們依然需要這種軟接觸,但不可否認的,我們在電郵的使用習慣上,將會有很大的改變,『電子郵件位址』這個名詞可能會逐漸弱化甚至消失,每一位網路使用者,在網路上都會有一個專屬的頁面(有點類似你現在個人的臉書頁面),各種軟硬度的『訊息』都被這個頁面上的功能所包辦,電子郵件不過是其中之一的功能,這個介面提供所有可能的溝通方式(我相信語音、視訊溝通也會被整合進去,而非目前的文字主流),在這個你專屬的頁面裡,你可以像經營傳統部落格般,在頁面上自由的發表你的意見,這是你個人對世界的發聲方式,你的朋友也可以到你的頁面上留言,或者私底下發一個訊息到你的頁面裡。當你剛認識一位新朋友時,你不需要問一個人MSN帳號、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帳號、部落格位址、Skype帳號.......,問這些問題太囉嗦了,你只需要問:『請問你的社交頁面位址?或是你在某社交系統用什麼名字?』
照這個思考路線走下去,使用Outllok等郵件軟體的人,可能會成為一種世代標籤,一個全新網路世代的人,是絕對不需要,也不會想到要為了『非即時的訊息交換系統』專門安裝一套軟體,所以,也許五年到十年左右的時間內,當你對別人提起:請問你的電子郵件位址?或者向隔壁座位的同事詢問Outllook內的某某設定?你就無形中暗示了自己的年紀(或者暗示你如何的不願意隨網路演進而改變習慣)。
這流行不到十年的Email,未來數年內即將消失?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是,這要端看我們怎麼定義『電子郵件』,如果將電子郵件定義為『非即時的訊息交換系統』,這種需求是不可能消失的,我舉手機與文字簡訊為例,從資訊傳輸量與價格比來衡量簡訊這種溝通方式,那實在是瞎到不行,簡訊單封限制七十個字,如果直接打電話用講的,七十個字絕對會在一分鐘之內講完,而且通訊價格更便宜,對於不習慣打簡訊的人,光是在狹窄的手機按鍵上編輯一封簡訊就夠累人了,簡訊這麼遜,請問簡訊被淘汰了嗎?
為什麼簡訊不會被淘汰,和我認為電子郵件不會被淘汰有類似的理由,大家偶爾需要這樣的溝通模式,我稱這種方式為『軟接觸』,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有很多種方式,我一向都用軟、硬來區分,舉個例來說:兩人單獨面對面接觸,並因某種原因而必須持續數小時,這被我稱為高硬度接觸,其次是,一群人相約見面而且見面時間不長,這種硬度稍弱,見面點個頭寒暄幾句就結束的會面方式,則為硬度更弱的接觸,相較於傳送文字簡訊,直接打電話是硬度較高的方式,非即時文字溝通的極軟性質,在許多情境中是不可或缺的。
微網誌具有即時通的性質,對方可以知道你是不是在線上,隨時可以開一個獨立小視窗,要求與你進行即時對話,完全是即時通訊的介面形式,但很多情況,我們不希望用強硬的方式打擾對方,當我明知道你在線上,我依然有可能選擇,透過微網址介面裡的簡訊功能傳送訊息。你說這種訊息難道不算是一種電子郵件?
Google已經發佈中的殺手級社交系統『Google wave』,整合了社交、微網誌、電子郵件(另外還有其他的許多功能如:行事曆....等等),這已經宣告了傳統的電子郵件形式即將轉型,人們依然需要這種軟接觸,但不可否認的,我們在電郵的使用習慣上,將會有很大的改變,『電子郵件位址』這個名詞可能會逐漸弱化甚至消失,每一位網路使用者,在網路上都會有一個專屬的頁面(有點類似你現在個人的臉書頁面),各種軟硬度的『訊息』都被這個頁面上的功能所包辦,電子郵件不過是其中之一的功能,這個介面提供所有可能的溝通方式(我相信語音、視訊溝通也會被整合進去,而非目前的文字主流),在這個你專屬的頁面裡,你可以像經營傳統部落格般,在頁面上自由的發表你的意見,這是你個人對世界的發聲方式,你的朋友也可以到你的頁面上留言,或者私底下發一個訊息到你的頁面裡。當你剛認識一位新朋友時,你不需要問一個人MSN帳號、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帳號、部落格位址、Skype帳號.......,問這些問題太囉嗦了,你只需要問:『請問你的社交頁面位址?或是你在某社交系統用什麼名字?』
照這個思考路線走下去,使用Outllok等郵件軟體的人,可能會成為一種世代標籤,一個全新網路世代的人,是絕對不需要,也不會想到要為了『非即時的訊息交換系統』專門安裝一套軟體,所以,也許五年到十年左右的時間內,當你對別人提起:請問你的電子郵件位址?或者向隔壁座位的同事詢問Outllook內的某某設定?你就無形中暗示了自己的年紀(或者暗示你如何的不願意隨網路演進而改變習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