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 GoPro縮時攝影轉盤(一百塊有找)

我很喜歡用GoPro進行縮時攝影(Timelapse)。長時間的拍攝,發掘了人類時間知覺以外的事物。光學變焦是在變化空間尺度的觀察,從顯微鏡到望遠鏡,許多人類感官原本所不能及的空間透過光學變焦得以展現,而縮時攝影或高速攝影就像時間維度裡的望遠鏡及顯微鏡,在時間維度裡變化觀察尺度,掠取原本擦身而過的美。

縮時攝影幾乎不可能徒手運鏡,來自手的抖動與速度均勻性都不佳,很難得到穩定的畫面。有一種最省力的運鏡方式,是在原本固定的縮時攝影影像中,進行動態的裁切,稍微專業一點的影像處理軟體都可以辦到。由於縮時攝影的畫素非常高,所以很有本錢可以做這樣的動作(zoom in & pan)。

但如果想要保有超高畫質,但又想達到運鏡效果,勢必需要極緩慢且速度均勻的『移動裝置』。這樣的裝置有一點像是天文望遠鏡所使用的赤道儀,不過,GoPro的精神就是花很少的錢,犧牲不必要的特性,達成目的,創造極高的CP值!

底下介紹一個在GoPro界廣為人知的方案『旋轉計時器』,連同兩條束帶,總價保證新台幣一百塊錢有找。

先用手鑽在旋轉計時器的把柄上鑽兩個3mm的洞,孔徑可以穿過束帶即可。然後將GoPro盒裝的底盤,拆下來鑽四個孔(孔徑相同),這個底盤很有趣,嚴格上來說他並不屬於官方的配件,以前我買一代機時,就看中了這個底盤是有用的東西,所以前後購買的一、二代機,原本該被當做垃圾而丟棄的底盤都被我保留了下來,今天果然派上用場!(又是束帶大法,要花錢買GoPro配件之前,請先考慮最便宜又超穩固的束帶)
穿束帶的時候,切記束帶頭與尾的最後位置很重要,一定要是你可以用老虎鉗施力的位置。束帶頭留在底盤的上方,最後尾巴穿過之後,用老虎鉗或尖嘴鉗用點力拉尾巴。這樣的構造雖然只有兩點固定,但因為束帶用力拉緊過後非常地牢,所以相當穩固。

這個計時器很便宜,而且不需要電力就可以運作,但他有幾個缺點:

1.速度固定,每小時一圈。假如你想更快,除非買兩個計時器疊起來用,否則別無他法。

2.轉動方向無法改變。如果一定想要換方向,可以考慮將把柄改裝,顛倒過來使用,將GoPro固定在原來當底的位置,把柄做底,這樣可以得到相反地旋轉方向,不過需要再進一步改裝。

這個計時器是一位GoPro友,上禮拜六到我家拜訪的時候,順便帶給我的。說來很巧,因為上禮拜剛好讓我想到一個點子,成本伍佰塊以內,可以達成變速、變方向的兩項重要功能,再這裡先賣個關子(明明就是料件還沒到貨),過兩天改造成功後,再上來分享給大家!

底下是我過去以GoPro完成的縮時攝影作品:
名古屋一日晴
三峽216莊園咖啡
GoPro對上動物園
關於那條河

留言

Pika表示…
太酷了這個,給你一個讚!!
倒轉到剩數分鐘時發條帶動還有力嗎?
gopro+殼還蠻動的 @@
Pika表示…
gopro+殼還蠻(動)的 → 重

唔~錯字~~
咖哩寫道…
Dear Pika

給我這個計時器的朋友,已經拍過好幾次360度環場了,所以應該沒問題,而且國外的GoPro玩家野蠻熱衷此道的。

請期待我即將動手開始做的下一個旋轉裝置......嘿嘿嘿
Pika表示…
期待中....

幸好我有保留空盒習慣,
底座還在~可以惡搞了 :P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鄒仔寫道…
More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21&t=2457475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21&t=2457475&p=2

有旋轉速度更快的影片, 答案透露在影片中:) 還有不同的故定方法...
那天跟一位女姓朋友提到(後來她在新羅東買到一個$85, 之前去新羅東賣場跟他們反應過...:), 她也馬上完成手機的360 time-lapse...她固定手機的方式是用燕尾夾+餅乾盒 :) 昨天開始看國外論壇...那個rambo很搞怪...原來GoPro port(BUS)功能那麼多...連3D不只同步, 還可以透過bus 將左邊的影像upside down...還有國外重機玩家透過bus單鍵錄影+充電...不知那邊可以買到那個接頭? (好像回到以前garmin gps hack...) 昨天試CD的滑桿和齒輪軸...也可以平移拍攝, 用1.5v推, 但pan的長度太短了...
咖哩寫道…
Dear 鄒仔

謝謝你整理的資料,相當詳盡!

你所謂的『有旋轉速度更快的影片, 』那個在羅高屋頂的影片,我之前有在你的頻道裡看過,不過我指的是旋轉器的速度沒辦法調整,不是只影片的速度,後製或者調整拍攝的速度,當然都可以對最後的影片成品的播放速度有快慢的調整,但如果旋轉器的旋轉速度可以自由地調整,那又是另一個重要的攝影參數了。
咖哩寫道…
『原來GoPro port(BUS)功能那麼多...連3D不只同步, 還可以透過bus 將左邊的影像upside down...』

你注意一下GoPro推出的3D殼,原廠3D的殼其實就是另一個機子頭上腳下的並在一起,所以如果按照原廠的方式進行3D攝影,另一台一定得upside down。
咖哩寫道…
因為我主力放在潛水攝影,所以不太可能去改Port,畢竟沒辦法在潛水攝影派上用場,而縮時攝影或是手持拍攝時,又不是那麼必要。
該Port的規格是買得到的,我印象中和aplle的某項產品是相同規格的port。
鄒仔寫道…
咖哩兄: 您好!
你這應該是華文中最深入探討GoPro資訊的網站了, 每都用deep gopro就找到你的blog. :)

那就不賣關子了~~~帶著烤箱去旅行系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A6bNqYc0P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t0zNCoAD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6yK5J8_In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3asLOrcIfM

最終解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Jl0Maw5z70

其實旋轉拍攝的發想...就是在作DownPoor包裝腳架
放到旋轉轆時想到的...後來就用烤箱玩...
一度還去資源回收場找脫水機呢...
這後來才發現原來老外用egg timer在玩...
於是就上網訂購.

目前這樣歸納
[從寄給老同學信件中節錄]
目前區分為
分級:音樂盒,約一分鐘轉一圈。適用於錄影。
刻級:如小型烤箱,15分鐘270度到360度。 適用於行車紀錄或錄影快放。
時級:計時器或大型烤箱,60分鐘轉一圈,適用於曠時攝影,約5~10秒拍一張。

其他採用時鐘等方式, 就要自行嘗試.

計時器的延遲效應跟發條鬧鐘手錶很像,
採用螺旋彈簧+棘齒降速
但音樂盒則採用螺旋齒輪+空氣阻力降速
基本上都固定了, 唯一會有變化的是主發條簧片(虎克定律?)
速度在終了會變慢, 以音樂盒...每圈差個十多秒是有可能的.
但基本上是不可能調速的, 但可以透過類似時間的齒輪進位達成(類似時鐘)
相對就不可能只賣<$100, 或許改天就有廠商看準商機大改大賣.
(不過對於玩家來說就缺少一些 DIY 樂趣...)

無能源動力式的感覺總是跟GoPro比較搭配的.
鄒仔寫道…
@Pika gopro+housing 其實不重, 而且重心居中~ 俺用3D相機...腳孔座還偏擺, 修正與加重之後, 還是會點頭...
朋友想用 DSLR...別冒"生命"危險...聽說她用手機放陽台數十分鐘都在一旁待命.
我的"Gopro+housing+時間種子"有次也種腰際般高的陽台...等我聽到聲音就知道發生什麼事,
但有別人就故作優雅...偷喵一下 housing 凸鏡...歸叢厚厚...
(想到有一回將3D相機放在鐵道旁準備拍火車倏行而來模樣...火車通過...風壓太大..
這時3D 相機就應聲掉了下來...根本什麼也不能作...)

我都戲稱Time-lapse是去"種時間種子", 等耕耘之後...一段時間再去"收成"...有時一次就重三顆...
來不及應付還會不不知情的人拔起來, 這時候再種回去就..."沒採工"~~~
鄒仔寫道…
>你注意一下GoPro推出的3D殼,原廠3D的殼
>其實就是另一個機子頭上腳下的並在一起,
>所以如果按照原廠的方式進行3D攝影,另一
>台一定得upside down。

這就很有意思, 以為是CS軟體中來轉的,
這種玩法要不要翻轉應該都OK(參後面垃圾場的鐵片影片), 可能 GoPro就是要給不用清楚3D原理的人, 也可以輕易拍攝使用, 所以真是太自動了...(CS中也是自動偵測)
[YT中的3D編輯是採用聲音為同步訊號, 再加上垂直shift的誤差修正, SB和水平shift基本上就沒有處理了]

自己都是盡量便宜, 手邊的資源回收物就可以搞定的方式...
如多花$15買一把尺就可以玩 3D~
一把刀 Multi-angle 3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RJH-zthHrg

垃圾場的鐵片就可以玩3D (影片本身也是3D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g9p_45pDh0 (影片末了中間可按一下看效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4MBUq7Gans
Sample 9...好大的X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Dxfal72nsk

其中一台要Upside-down原因不是鐵材貴, 也不是要空間小, 或按快門方便,
主要目的是 Stereo-base, 當初也因看到GoPro有3D, 才想碰, 但其實它一開始
就設定有點錯誤(好像是一個水上玩家設計?) 因為焦距短, SB也應該不用那麼小,
如果兩台都正放應該才比較符合的立體視覺, 應該沒有人會指出吧?! 設計的人可能受到日本玩家的像機陣列影響?
可能有人會說要放SD卡比較方便? 但整個都要拿出來, 拔開同步訊號就好了, 之前跟台灣賣家(代理?)有提到這個問題.
但應該不太可能改吧? 有些人被一些2D轉3D技術欺騙了(仔細分析Gopro 3D拍出的, 也看得出來極端保守),
那是因為還有其它 depth cue 的關係啊...單機Gopro也可玩3D...不過已經玩過轉盤連拍法,獨創L型平移拍攝法, 普菲立克效應之動態影片拍攝法...嗯...就有點懶得用 Gopro再run了...但咖哩兄之前提到氣球的玩法應該不錯, 之前有玩家(協會?)在合歡山放一個好大的氣球(氣象? fpv?)

ps.史上最便宜3D相機就是這個...228x2+2G TF卡x2不用NTD $100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cThy9R77Z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9KdVI51aM (徒手 3D 針孔攝錄影)
咖哩寫道…
Dear 鄒仔

你的資料也很專業,而且大量的比較影片反而是我這邊的不足,所以大家一起交流,別客氣。

關於3D,我對這個沒有興趣,但是如果有一天我要開始玩3D攝影,我絕對絕對不會去買原廠的3D機殼。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兩個鏡頭的距離是死的,而這個距離卻是很重要的,根據拍攝的物體距離,攝影者想要強調的立體感,兩鏡頭之間的距離必須是可以調整的(如果想凸顯立體的主題,距離稍微遠一點,那就必須酌量的拉開兩鏡頭的距離,甚至輕微地讓兩鏡頭有角度)。而且,在後製上再來處理兩影片的同步問題即可,所以原廠的3D不受我青睞,反而自製是比較有彈性的作法。

熱門文章